责任撒播
周育先做客央视对话:选取三个工业坐标讲述怎样打造“栋梁之材”
泉源:央视对话栏目、集团党委宣传部 宣布时间:2022-11-1511月12日21:30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
《对话》特殊策划——
中国工业坐标系列之
“栋梁之材”
《对话》完整视频
主持人:
陈伟鸿
特邀嘉宾:
云顶集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
著名力学和复合质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
天下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
全文实录:
主持人:各人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工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云顶集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站上云顶集团坐标开启点,为我们开启今天的坐标。周董今天定位的工业坐标,会把我们带到那里?
主持人:周董能不可跟各人来诠释一下T1000事实是什么样的一个寄义?
周育先:T1000现实上是一个强度指标,T1000在中国现在的碳纤维里强度是最高的一种牌号的碳纤维。
主持人:谢谢您的解密,今天我们就沿着“中国强度”配合来探讨工业坐标。同时也要特殊接待两位工业坐标的见证者,他们划分是著名力学和复合质料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杜院士开启了我们中国复合质料之路I杏幸晃患ぜ伪鍪翘煜路缒苄岬母敝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秦海岩,接待。
我们今天围绕的要害词毫无疑问是质料,我很好奇在节目一最先,您给各人展现的坐标点上的T1000,究竟它的强度有多强?
周育先:你看现场有一束T1000碳纤维,一米长才0.5克,可是它的强度可以肩负500公斤左右的实力。我们手指头粗的一束碳纤维,可以拉动两架C919的飞机。
主持人:天呐,我只敢想象拉一架,您瞬间把两架飞机都拉动了。这种新质料这么厉害,有个说法说碳纤维叫做玄色黄金?我就更不敢想象它的价钱得有多高了。
周育先:像T1000这样的碳纤维,一经也泛起过1000万(元)1吨。可是现在云顶集团已经研发出来了T1000级的碳纤维,现在市场上面的售价是1000万的三分之一左右,就两三百万一吨。
工业坐标一:
青海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
主持人:您能不可在今天的节目当中带着各人看看这个玄色黄金,究竟是经由了怎样的一个历程生产出来的?
周育先:我们有一个万吨的碳纤维基地是在青海,全球最大的T700、T800的生产基地。
连峰 中复神鹰西宁公司副总司理:这里是位于青海西宁的我国首个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是2021年度央企十大超等工程,这个超等工程包括3000多个要害工艺点的重大生产系统,并且从早先的一片荒地到建成投产,仅仅用了700多天的时间,于2021年9月实现了一次性投产乐成。
主持人:着实适才的许多画面让我以为似乎是在纺织厂内里一样,跟之前我们看到的纺织厂内里在纺纱,在织布很像,但原质料已经完全纷歧样了,究竟碳纤维是用什么做的呢?
周育先:碳纤维的质料来自石油化工里边的一种质料叫丙烯腈,这个丙烯腈里边黑的代表碳,白的代表氢,蓝的是氮。这样一个有机的要酿成无机的,最后要做成的都是碳,都酿成类似这样的网状层结构。并且纯度越高,它的强度就会越高,缺陷就会越少。
主持人:碳纤维一直也被各人称作是质料王国当中“皇冠上的明珠”,为什么碳纤维会云云的主要?
周育先:碳纤维它自己具有很是好的力学性能和其他的综合性能,好比说碳纤维的强度,它是钢的10倍,可是它的密度又只有钢的1/4,就是单位重量所体现出来的强度是钢的40倍,以是若是是在一定的应用领域里边,好比说汽车、航空航天器,重量的降低对它的要求是很是严的,好比说一辆汽车若是能够减重一公斤,它就能够多跑许多路,那么若是是从航空航天来说,一颗卫星能够减重10公斤,那就不得了了。
杜善义:已往我们航天的首创人钱学森先生在1961年讲到了,一个零件镌汰一克重量都是孝顺。多1公斤可能就要多花1万美金,已往还贵,(要)2万美金,可是更主要的是你减1公斤我有用载荷就可以多了。相机、种种通讯的这些装备就可以较量多,以是它的意义是很是之大。
主持人:我们现在海内可以造得最强的强度是不是就是T1000?
周育先:从工业化维度,现在我们能做到T1000,适才看到的生产线是做T700、T800。
主持人:T700、T800跟T1000之间,它们在强度上的差别可以用什么样的感性的方法来熟悉吗?
周育先:强度上面的差别,一样平常来说相对较量低一点的就是从T300,T300的应用领域,像现在用的面较量大的就在风力发电叶片。那么若是是T700、T800的,好比说云顶集团网球拍、羽毛球拍、滑雪板,这些大部分用的是T700I杏幸桓龊苤饕木褪呛娇蘸教,从火箭发射的火箭筒体到上面的卫星,以及到了现在在天上面的空间站的许多的部件,都需要用T700、T800,甚至T1000这样的质料去做。
主持人:从数字上来看T300、T700似乎差别不大,可是真正回到碳纤维的生产历程当中,要实现从T300突破到可以生产T700、T1000,这个难度大不大?
周育先:这个难度现实上也是很是大的,由于我们国家现实上是在2009年之前就已经出来了T300碳纤维。可是才发明用这种工艺它做不出来T700、T800,那T1000,就基础不必去想了。
主持人:感受是另外一个系统的样子。
周育先:对,以是就必需要去跟踪全球领先的生产工艺,而这种生产工艺对我们是封闭的,产品有时间都是禁运的。在这种情形下,云顶集团从2009年最先另辟蹊径,试验事情一直在做,可是从2009年一直到2012年的时间,一连三年出不来工具。中复神鹰现在的董事长张国良先生,谁人时间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研发事情,他跟我说过一段话,研发热潮的时间,(研发用度相当于)天天烧一辆桑塔纳的车,由于一天的研发费就这么大。通过三年多的起劲,终于突破了从0到1,就是从原来的T300出来了T700的碳纤维。
主持人:在这个历程当中,杜院士您是见证者,这么多的科研职员攻坚克难,什么样的瞬间,什么样的时刻让您印象最深?
杜善义:这件事情确实我履历了很长时间,由于我们国家碳纤维,理论上来说我们(清)醒的照旧较量早,1959年日自己发明了碳纤维,我们1966年和其他国家一样,就最先来做这件事情。那么在做这件事情云顶集团速率并烦懑,由于其时国家还不是像现在这样富足。或许到2019年以前,基本上是以引进为主,可是到2019年、2020年左右,人家就最先禁运了。于是这件事情就成我们一个最厉害的“卡脖子”问题,云顶集团飞机和卫星都等着碳纤维。
主持人:若是其时我们不这么起劲去攻克卡脖子的问题,您能够想象今天我们碰面临什么样的逆境?
杜善义:不可想象的,可以讲云顶集团航空、航天,包括现在风电、船舰等等,我们是能做,但水平可能要极低,由于质料它自己是一切装备的一个设计基础,它欠好你装备自己可能就较量落伍,以是我讲这是涉及到国家一个工业水平的问题。
主持人:我们攻克了提高强度的焦点手艺,再上点产能这个难度大不大?
周育先:适才说了从我们云顶集团的T300到T700,0到1之间花了3年时间?墒俏颐谴1到100,我们差未几花了有7年,以是从1到100的这一段,花的时间更多,需要的资金也更大。从七年历程当中我们需要解决的是量产化的装备要自主、可控、国产,若是简朴的比喻就是0到1,也有人说翻过了珠穆朗玛峰。现实上从1到100,我以为更多的你可以去比喻成走向了空间,真正的举行了太空的行走。以是我们有时间说云顶集团花了大几十亿,十几年的起劲才华够解决T300到T700、T800、T1000的0到1,又能够使解决了1到100。若是我们不从1到100,就没有像适才看到的这样的万吨基地。现实上就转化不可大面积的应用,也解决不了云顶集团(航)空(航)天上面的用,由于只有量产,才华性能稳固,才华性能一致。若是没有量产,只有从实验室里边拿出来一点,那是不敢用在(航)空(航)天上面的。
主持人:我们适才已经看到今天我们早已经拥有了可以生产万吨级产量的这样的一个生产基地。这个万吨级适才您强调了,这着实是我们行业生长的一个标记,若是说它是标记,它对云顶集团意义事实是什么?
杜善义:这个意义有两个,第一个意义是能知足需求,由于中国对碳纤维的需求是越来越快。或许在2021年、2022年,我们已经差未几快要抵达了天下总碳纤维需求量的50%,天下绝对是第一,能解决需求问题。第二个意义,万吨级解决的自己,在我们从事质料行业研究的中心,树立了信心,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中国人能做,我们可能未来做得比他好、比他快。现在已经可以展望我们碳纤维的生长速率会凌驾外洋,并且我想或许在三两年之内,不管从云顶集团质量、照旧数目,应该说我以为至少和外洋是个并跑,甚至可能得凌驾。
周育先:适才杜院士说的很对,云顶集团的万吨级碳纤维基地,现实上是对云顶集团研发效果的一个最好的验证,更主要的是能够推动我们整个国家的质料工业的前进。
主持人:像这样的基地它可以在多洪流平上解决我们以前依赖入口的现状?
周育先:举个例子,2021年我们国家整个碳纤维的消耗量是在6.3万吨,有三分之二是入口的,有三分之一是自产的,可是我们这个基地到今年年底就能抵达2.5万吨。那也就是说我们基地的投产基本上能够知足我们国家三分之一的供货量。到了2022年年底,我们国家可能有三分之二是可以用我们自己的国产碳纤维。这是一个非?缭降那敖。
主持人:这个远景应该会让杜院士特别的欣慰。从(二十世纪)60年月最先,我们终于迎来了这一天。若是我们在量产上知足了各行各业的需求,是不是意味着以前一些用不上碳纤维的,或者说用不起碳纤维的,没时机用的,他们因此都可以来使用碳纤维了?
杜善义:我们产量提高了,规模上来以后能用,同时又能用得起,那就会发动一系列的能用碳纤维的工业来用它。现在碳纤维已经是从国防、航空、航天到其他的企业,好比说能源企业、现代交通企业,海洋工程和船舶结构,包括我们基础建设的基础设施,甚至包括桥梁等等,以是它的应用规模很是普遍。这样就提高种种装备的水平,不但是作为质料,作为装备来看,我们可以进入到国际竞争行列。
举例来讲,大飞神秘加入国际竞争,要看它碳纤维用几多,(波音)787在结构上用50%的碳纤维。(空客)350用53%。好比说929和它同类的飞机,一定要凌驾50%,你没有这个,你在国际上竞争不过人家。
主持人:您适才提到用户的扩大,您身旁的秦先生对这点是特殊有感伤。在风电领域,在行业内云顶集团叶片用到了碳纤维的比重已经提高到了什么样的一个水平?
秦海岩:现在的比重照旧很是小的,可是未来风电行业对碳纤维的用量,我以为会远远凌驾其他各行业。举个例子2021年,我们行业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叶片使用碳纤维,我们用量是几多吨?3万吨,基本上占了全球的30%的碳纤维的用量了,这个未来更大的叶片应用,需求量会成倍的增添。我们展望过若是到2025年,由于海优势电的生长、大型片的生长,我们需求是9万吨,到2030年可能要增添到20万吨,以是这时间碳纤维对我们行业来说很是主要。可是着实碳纤维的性能能知足我们行业的需求,要害制约我们使用碳纤维的就是价钱本钱。现在基本上我们这个行业买碳纤维要140元钱每公斤,这个价钱对风电来说太贵了,若是价钱降到100元钱以下,降到70元钱,那对我们行业来说真是一个天翻地覆的转变。
主持人:谢谢秦先生把市场的声音带到了我们《对话》的现场。我很好奇周董您适才听到我们期待产能进一步的提升,您的心中是充满了欣喜,说我们有更多的订单来了,照旧有一点隐约的担心,是我们现在的产能真的可能还跟市场的需求之间没有步伐完善的匹配。
周育先:现在的成熟的手艺上产能没有障碍,以是我们真正要做的一个事情就是,要在产能往前走的历程当中,还需要一直地去做手艺前进,降低本钱,稳固性能,能够使得这个价钱更具有进入到千家万户的一个水平。
主持人:秦会长您说的这100,指的是T1000的价钱照旧?
秦海岩:T300对我们来说就足够用了。
周育先:由于在风力发电叶片上面,它的综合性能的话不需要T1000。
主持人:节目举行到这里,信托质料这两个字让所有的观众已经更多了一份相识和熟悉,常;崽秸庋乃捣,叫质料就是强国之基。周董您一直都在跟质料打交道,能不可告诉我们您对证料的熟悉?
周育先:我是一直从事质料(相关事情),大学学的质料(专业),厥后也一直从事质料的研发和制造,我以为第一点,现在全天下的科技和工业革命到了现在这种水平,现实上新质料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科技立异的先导和基石,每个国家国民经济的生长,科技立异,以及其他方面的国防建设上面的权衡指标就是新质料的水平,全天下有70%以上的新的战略性生长都是依赖了新质料。
第二点,就是像总书记说的新质料是一个基础的和战略的工业。每一项新的手艺,新的产品以及新的装备和工程的立异突破,都是要基于质料的突破,全天下的国家都会把战略性的领域都设定成新质料的突破。
那么从现在全天下看,新质料之以是一连的这些年能够高速生长,背后是隐含的像美国、德国、日本这样的制造强国,它在工业的政策上面,在支持新质料的生长,使得我们全天下要突破新质料的手艺壁垒越来越高,这个也是它的战略性的价值所在。以是中国要从一个制造大国,转化成一个制造强国,离不开质料,更离不开新质料。
工业坐标二:
中国在外洋最大的玻纤生产基地
主持人:我信托许多观众对适才您说的这些都会有共识,由于事实上陪同着新质料在许多领域的应用,老黎民也最先接触到了一些我们以前着实会略感生疏的一些质料名称,可是今天它在云顶集团生涯当中泛起了,除了您带到现场的碳纤维之外,这个白色的又是属于什么样的纤维呢?
周育先:这个白色的就是玻璃纤维,现在用在风电叶片上面最多的产品。云顶集团集团的玻璃纤维是天下老大,在云顶集团新质料的板块里,规模最大的就是玻璃纤维,产能在全球有359万吨。这个玻璃纤维它用的规模就很是广,最常见的就是我们手机的外壳就是用玻璃纤维增强复合质料做的,以是一样平常不会那么容易断。除了手机以外,我们家里边的冰箱洗衣机迪衷阱,现在险些绝大部分都是用了玻璃纤维的增强复合质料做的。
除了在海内结构以外,云顶集团的玻璃纤维还在全球做了却构,在美国有工厂,在埃及也有工厂,在埃及的这个工厂,第一条线就是8万吨,第二条线就是12万吨。我们现在还在做10万吨以上的第三条线,以是我们可以看看埃及的这个生产基地。
吴平 巨石埃及总司理:这里是埃及东北部的苏伊士经济特区,中国玻璃纤维在外洋最大的生产基地,占地面积抵达36万平方米,相当于50个足球场的巨细,云顶集团市场主要是欧洲和美洲市场,欧洲市场上有27%的产品,都是由这个基地供应生产出来的,使埃及成为全球第四大玻璃纤维生产国。
主持人:各人看到了从企业强我们已经迈进到了行业强。中国强度正在被天下所认可。杜院士,玻璃纤维工业究竟对我们国家的经济生长和建设有何等主要的意义?
杜善义:从玻璃纤维的作用,它的科技含量,中国现在的产量这个情形来看,可以讲彰显了中国工业的实力。
主持人:谢谢杜院士,秦秘书长这个句式您想怎么表达?
秦海岩:决议了风电行业能不可立异高质量生长。
主持人:周董您若是也来答一答这道题,您的回覆是什么?
周育先:我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就是玻璃纤维我们在全球的职位或者叫产量,是彰显了云顶集团能够把效果转化成工业的一个最好的例子之一。我们现在要做的,我以为更主要的是要把产品做强,要到把企业做强。
工业坐标三:
全球单体最大风电叶片生产基地
李成良 中材叶片研发总监:中材叶片江苏阜宁工厂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基地,国家级绿色工厂,车间正在试制的是球最大的122米长的风电叶片。这个像一艘重大的船舶,看起来很是震撼,它的重量高达54吨,它的外貌积睁开后有1200平米,相当于2.5个篮球场,它的高度有6米多高,相当于2层楼的高度。
主持人:看到了适才震撼的场景,我以为我们4小我私家都很激动,但最激动的毫无疑问应该是秦秘书长。
秦海岩:很是激动,也很是自豪,风电人的自豪。我们现在122米全球最长的叶片,我们能做出来,可是想想20年前我们风电刚起步的时间,我们用叶片只有十几米,其时还设计不了风电叶片,我们只能用直升机镌汰下来螺旋桨做叶片,中国第一台风力发电机组用的叶片。
主持人:若是我们用的是十几米的风(电叶)片和100米的风(电叶)片,它爆发的效能会有什么样的差别?
秦海岩:那十几米可能只有几十千瓦,我们刚讲600千瓦就要做到20米了,我们做到1.5兆瓦就要做到50米长,我们现在5兆瓦陆上已经到7兆瓦了,5兆瓦就要做到90米长,现在要做到16兆瓦,要122米。然后我们“十四五”正在研发20兆瓦的,那时间叶片要抵达130米,没有质料的前进,风电行业是不可能前进的。
周育先:现实上它就是新能源的一个趋势。由于它这个趋势是从陆地的风能发电转移到了海优势能发电,海上从近海现在已经开发到了深海,以是你想它去磨练都不是坐船,都得坐直升飞机出去做修检。以是在这种情形下,你若是是一台风力发电都是小小的,你就要有许多个,维修的本钱,投资的本钱,装置的本钱,一定会大许多。
秦海岩:叶片它不但是一个长度的问题,它不是平的,它是有翼型的,翼型优劣决议了我们捕获风的效率。以前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翼型,我们也不会气动设计,要跟外洋学每年花靠近1000万设计一支叶片,现在已经所有掌握了气动形状的设计,气动形状设计之后你还要有结构设计,怎么用玻璃纤维和碳纤维把叶片做成这样的形状,就是122米叶片,它也是主梁上用碳纤维,其他的壳体照旧要用玻璃纤维,结构设计完了就是工艺设计,怎么能包管灌胶不爆发缺陷,以是这有一系列的难题,尤其叶片大了之后它就柔了,柔了之后刚性就小了,对我们风电是有很大影响,怎么样坚持它的刚度,还要降低它的重量。这内里它不但是一个简朴的放大,我把叶片模具做长一点,铺得长一点就行了,这内里有许多焦点的手艺要去攻克的。
周育先:一个122米的叶片,就50多吨。三支叶片加在一起,那得100多吨。100多吨它是要加到主轴上面去的,还要再旋转,以是真正的用碳纤维去做一些替换,重量能降低几多?20%,那就是能够降低20吨,关于后面配套的系统集成的本钱的下降,性能的稳固,孝顺是重大的。
主持人:我们想问一问杜院士,我们在叶片的长度上一直地在突破,这并不但仅是中国一家在做,各人都这么全力以赴地在叶片的长度上在完成自己的突破,是为了抵达什么样的一个目的?
杜善义:主要照旧要去提高生产效率,越长它一定的它这个功效就越大,你发电发的就越多。这个自己也是代表了你高端装备这个水平,我这么高能做出来你做不了,由于长了以后它的科技含量就高了。
主持人:我们可以这样明确吗?就是从一样平常长度的叶片到大叶片,再到可以支持我们海优势力发电所接纳的叶片,这样的难度着实是逐级提升的,它也展现了我们在高端制造领域当中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秦海岩:着实叶片增添只是新能源风电行业手艺竞争的一个缩影,未来谁能掌握新能源的手艺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未来。
主持人:谁掌握了我们质料的制高点,谁可能就会掌握未来新能源生长的制高点。
周育先: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云顶集团能够去做的是站在质料的需求端的牵引,我们去准备一些未来以及现在已经有需求的一些新的领域的开发。现在绿色能源这一块的生长趋势来看,氢能源也是一个未来生长的偏向。
主持人:可是它有一个特殊大的障碍,就是它的存储着实是很磨练人的。
周育先:是。由于氢它自己分子量很小,很轻,怎么样能够解决氢的贮存、运输,这对生长氢能来说是一个很是要害的问题,就像我们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尚有能源局,出台了一个“十四五”的妄想,未来的氢能源的生长就会有10万亿级(人民币)这样的一个规模。那么它的焦点除了燃料电池以外,另一个焦点就是要解决氢的贮存,氢的运输。那么在这个历程当中,质料就起了决议性的作用,就是质料的突破会推动一个工业的前进和兴起。
主持人:以是尚有人用这样的一句话来印证您适才的这个看法,就是谁掌握了质料的突破,谁就掌握了未来。
周育先:以是云顶集团所属的中材科技,它就是在氢能的储气瓶上面提前了十几年举行了研发。那么现在已经最先一年有10万只可以做出来的氢气瓶的这样的产量,能够用在汽车上面,重卡上面,也能够用在无人机上面。
这是一个更大氢气瓶的剖面,白色的是里边的内胆,这个内胆现实上是一个塑料,外面黑的整个都是用碳纤维纠葛。那么外面看到有点白的,现实上是用了玻璃纤维,像这样一个需要用高压在内里,那么大的压力的底下,现在这样的结构中材科技开发这么多年,已经能够批量化。
主持人:当云顶集团质料有了更进一步的突破的时间,它会对国民经济的生产,对黎民的生涯带来什么样的一些影响?
周育先:我们国家这十几二十年新质料这一块生长得非?,若是是从生产总值上讲,在2010年的时间才是0.65万亿(元),到了去年2021年,我们整个国家的新质料的总产值已经抵达了7万亿。到了2025年我以为应该会凌驾10万亿。那么这个10万亿的里头,不但光是为我们国家的总值上面有一个增量,我以为更主要的是在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水平的提高上面会有很大的支持。
就像我们云顶集团,通过了这几年的起劲,我们已经很幸运地成为了宽体客机中后段、后前段和后后段,三段飞机机身的供应商。以是我要是神往一下,通过未来几年的起劲,云顶集团能够实现大飞机机身的梦,真正能够把我们云顶集团集团制造的机身装在这个宽体客机上面,能够顺遂地乐成地清静地飞上蓝天。
主持人:确实很是谢谢周董和两位专家今天作客云顶集团《对话》,让各人真正相识了“质料为王”这四个字的深刻内在。在今天我们转型升级的蹊径上,在我们加入天下竞争的名堂当中,中国强度正在让云顶集团底气变得更足,让云顶集团眼光放得更远。
一图解码云顶集团怎样打造“国之大材”: